这是什么草药
这是凤尾草。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1、药性: 苦、寒。归肝、胃、肺、大肠、膀胱经。
2、药效:败毒抗癌、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3、药理作用:(1)在动物体内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等均有抑制作用。(2)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体外实验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
4、现代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a、肺癌:鸡爪草、半枝莲各30克,忽木、地茄子各15克水煎服。继续服用,能使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停止,X线复查阴影消失。
b、胃癌:鸡爪草30克,地芩、忽木各20克,当归、沙牛虫(末)、胎盘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服9克,日3服。能使肿块缩小,出血停止,消化道症状缓解。
c、直肠癌:鸡爪草、黄药子各30克,水杨梅根、野葡萄根、蚤休、半枝莲、半边莲各15克,藤梨根60克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能使泻痢停止,肿瘤逐渐消失。
d、绒毛膜癌:鸡爪草、水杨梅根60克,向日葵盘1枚,均用鲜品,水煎服,日1剂。连续服用,能使阴道流血停止,子宫及其附件无异常,尿妊娠试验转为阴性。
(2)消热除湿:用于湿热炎症:急性肝炎 鸡爪草、酢浆草、连线草各30克水煎服。亦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血热尿血 鸡爪草30克,小蓟15克水煎2次分服。
5、药量煎剂:15~30克(鲜品倍量)。散剂:3~9克。外用:适量。
止血药有哪些,中药止血药,止血药功效作用
1: 长于止血的中草药有:
平性的有:血余炭 仙鹤草 棕榈 蒲黄
温性的有:艾叶 三七参
寒性的有:地榆 白茅根 白及 槐花 侧柏叶 大蓟 茜草
2 : 棕榈、大蓟、茜草煅炭用长于止血,侧柏叶煅炭用止血作用略差,醋艾炭长于温经止血。
3 : 止血特点:凉血止血,性涩者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4: 寒性的药除白及收敛止血外,其他均凉血止血,或兼有收敛之功。
艾叶温经止血,三七化瘀止血。
仙鹤草、棕榈收敛止血。
5: 可用于治疗痈疮肿毒的有:仙鹤草 地榆 茜草 大蓟 白及。
6 : 这些长于止血的中草药各自的特点介绍:
白及 味涩质粘腻,善入肺经可敛气平喘渗痰。
白茅根 止吐血,长于治疗上焦出血症,大剂量煎剂内服可解酒毒,清热利尿消水肿兼治肺热咳嗽解烦渴。
地榆 止痢血,长于治疗下焦出血症;可医烫伤,大面积则不宜外敷,因为容易导致肝炎;
槐花 可疗肠风;清肝泻火,能治头晕目赤。
侧柏叶 生乌发,可疗血热脱发。
茜草 能治疗骨节风热痹痛。
大蓟 可治疗一切出血症,药效显著;脾胃虚寒者勿用。
仙鹤草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和滴虫性肠炎效果很好;可用于治疗脱力劳伤;止泻疗疟疾。
蒲黄 味清香可入气分,故可导淤结治疗一切气血凝积之痛。此药有收缩子宫之力,所以孕妇勿用,但对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所导致的出血症有很好的疗效。
三七 止血之神药,上中下焦凡血有外越者均可奏效,一味独用亦可,与补血补气之药同用效果更好。
艾叶 温经散寒,可治疗风湿痹证;具有温里之功,可疗腹冷痛并壮子宫;可散一切沉疴痼疾郁结之症,如咳嗽气喘,瘰疬结核,瘫痪痹证等。用法有:内服,外洗和灸法。
血余炭 就是头发灰,鼻出血者吹之立止,也可治疗其他的出血症;除可止血外还有利尿之功。
我想要知道这叫什么草药 求求帮个忙了
看图片这个草药是田七。田七又称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田七味甘、微苦,药性温,可入肝、胃二经,常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等各种出血证,亦可用于胸腹刺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及中风头痛、半身不遂等多种病证。本品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于各种出血而兼有瘀滞者,为疗伤止血的名药。现临床用于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眼球前房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
止血的草药有哪些?图片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从事各种劳动和工作,难免会磕磕碰碰,当我们身体受到撞击的时候,难免会流血流血不止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采取药物进行止血,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药物对于止血有着特殊的效果呢?下面为您列举的这些止血药,希望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您有所帮助。
1.续断与艾叶
续断补肝肾,止血兼能安胎;艾叶性温而香,止血安胎之中又能温行气血以调经。合用则温经散寒,止血安胎之功更佳,常用治肝肾虚弱,素性偏寒之崩漏及胎动下血。
2.阿胶配艾叶
阿胶质黏腻,能凝固血络,养阴补血,且能安胎;艾叶暖气血而安胎止血。合用则一温一补而止血安胎,主治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的出血,如胶艾四物汤。
3.血余炭配棕榈炭
血余炭苦涩微温,乃人发之炭,为止血消瘀之良药,且能利尿生肌,宜于消瘀利窍,治血瘀阻塞,小便不利;棕榈炭苦涩而平,收敛止血,宜于出血过多瘀血已尽者。合用则止血而不留瘀,主治各种内出血证,如十灰散。
4.三七粉配白及粉
三七粉苦温,行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一切血证而有瘀滞者,并可外用;白及粉苦寒,质黏腻,性收涩,敛肺止血,生肌止痛,未化脓者可消散,已溃者能生肌,宜于肺胃出血,尤其是肺痨空洞,且能人血分以泄热。合用则行瘀止血,补肺敛肺,主治各种血证之出血不止,也可用于外敷剂以治外伤出血。
5.小蓟xiǎo jì 配大蓟
大蓟、小蓟均能散瘀消肿,清热降压,凉血止血;大蓟尚能破血而消痈肿。合用则外敷内服均宜,主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对疔疮痈肿尤有良效。
6.金银花配地榆
金银花清热解毒,地榆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合用则清热止血中兼有收敛之长,主治血热妄行之血崩、血痢,善治下部见血,故古人有“下部见血用地榆”之说。
7.藕节配蒲黄
藕节甘平,收敛止血,解热止渴;蒲黄生用行血,炒用止血,行瘀利尿,且可外用。合用则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化瘀,主治尿血鲜红,小腹疼痛之血淋,如小蓟饮子。
8.花蕊石配钟乳石
花蕊石化瘀止血,钟乳石补肺益精,合用则祛瘀生新,主治肺组织损伤之咳血证。
9.乌贼骨配白及
乌贼骨咸能入血,微温而涩,有收敛止血之功。白及苦甘而涩,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两药合用,收敛止血之力强。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0.乌贼骨配贝母
乌贼骨咸涩微温,能制酸止痛,贝母苦寒清火。合用之,有护胃、制酸、止痛之功。实验研究:本方有明显的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因而能保护溃疡面。临床可用于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1.阿胶配蒲黄
两药皆有止血之功,阿胶兼养血滋阴,蒲黄兼活血祛瘀。合用则止血而不留瘀,又兼补养之效,故内科、妇科各种血证皆可用,《千金方》曾有记载。近代有用阿胶切小粒后与蒲黄同炒的炮制法,与此同意阿胶
12.蒲黄配青黛
蒲黄止血而兼祛瘀,青黛善清肺肝之郁火,合用则治因肝火、肺热伤络所致之吐血、衄血。近代报道,单用此药对各5克水煎服甚效。
13.生地配侧柏叶
侧柏叶为凉血止血之品,炒炭存性兼收敛止血之用;生地为养阴、凉血之要药。合用则补、敛、凉三法皆备,对各种因热之血证皆宜,古方如四生丸。
14.槐花配荆芥
槐花功专凉血止血;荆芥炒炭之后轻扬之性已失,善治肠风。合用则功善血痢及痔疮下血,古方如槐花敞。
相信大多数的人在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这些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的身体出现碰撞的时候,出现流血不止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止血药来进行止血。虽然这些只是学校有着特殊的效果,但是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话,还应该到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
中草药:落葵的功效与作用
落葵
(《别录》)
【异名】薛葵、蘩露(《尔雅》),承露(《尔雅》郭璞注),天葵(《别录》),藤葵、胡燕脂(《开宝本草》),藤儿菜(《日用本草》),滑藤、西洋菜(《品汇精要》),御菜、燕脂菜(《纲目》),紫草(《救荒野谱补遗》),燕脂豆、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藤露(《中国药植志》),潺菜(《广州植物志》),紫葵(《福建民间草药》),紫豆藤(《江苏植药志》),红藤菜(《陆川本草》),软藤菜、滑腹菜(《南宁市药物志》),红鸡屎藤(《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落葵科植物落葵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落葵
肉质、秃净的草质藤本。长可达数米,有分枝。茎绿色或淡紫色。单叶互生;具柄,稍肉质而厚;卵形,长3~12厘米,先端渐尖而钝,基部微心形或下延,全缘。穗状花序腋生,单生,长5~20厘米,花长约4毫米;苞片1,线形,长1~2毫米,生于花下;小苞片2,卵形,长不及0.5毫米,生于二侧;萼片淡红色,基部合生,先端5裂,裂片钝,直立;花瓣缺如;雄蕊5。着生于花被筒上;雌蕊1,子房球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长椭四形。浆果卵形或球形,暗紫色,长5~6毫米。花期春季至冬初。
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落葵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叶含葡聚糖、粘多糖(组成中有L-阿拉伯糖、D-半乳糖,L-鼠李糖及糖醛酸)、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及有机酸。尚含皂甙、铁等。
【性味】甘酸,寒。
①《别录》:"酸,寒,无毒。"
②《纲目》:"甘微酸,冷。"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大、小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滑肠.凉血,解毒,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痢疾,便血,斑疹,汀疮。
①《别录》:"主滑中,散热。"
②《纲目》:"利大小肠。"
③《岭南采药录》:"治湿热痢。"
④《福建民间草药》:"泻热,滑肠,消痈,解毒。"
⑤《江苏植药志》:"为妇科止血药。"
⑥《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消炎,生肌。治热毒,火疮,血瘙,斑疹。"
⑦《泉州本草》:"治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胸脯郁闷。"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宜忌】①《纲目》"脾冷人,不可食。"
②《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大便秘结:鲜落葵叶煮作副食。(《泉州本草》)
②治小便短涩:鲜落葵每次二两。煎汤代茶频服。(《泉州本草》)
③治久年下血:落葵一两,白肉豆根一两,老母鸡一只(去头、脚、内脏)。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胸膈积热郁闷:鲜落葵每次二两。浓煎汤加酒温服。(《泉州本草》)
⑤治手脚关节风疼痛:鲜落葵全茎一两,猪蹄节一具或老母鸡一只(去头、脚、内脏)。和水酒适量各半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⑥治疔疮:鲜落葵十余片。捣烂涂贴,日换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阑尾炎:鲜落葵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外伤出血:鲜落葵叶和冰糖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提醒您:落葵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