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 - 中药材天地网!

菊花图片_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 解表药 admin 2014-02-02 22:25:00

菊花图片

菊花

菊花中药书图

菊花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根据产区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黄菊等数种。

别名:白菊花、甘菊花。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并互有引种。

毫菊花:主产于安徽毫县,涡阳及河南商丘;

滁菊花:主产于安徽滁县;

贡菊花:(微菊)主产于安徽歙县;

杭菊花:(白茶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

怀菊花: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

黄菊花:(大小两种)主产于浙江、海宁;

川菊花:主产四川中江。

采收加工:11月间,当花正盛开时采收。各种菊花加工方法如下:

白菊花:系将花枝割下,捆成小扎,倒挂阴干,然后剪下花头。

滁菊花:系摘取头状花序,经硫磺熏过,晒成6成干时,用筛子筛,使成圆球形,再晒干。

贡菊花:系摘下花后用火烘干。

杭菊、大黄菊:系摘下花后,上蒸笼蒸过晒干;小黄菊则用火烘干。

性状鉴别:头状花序,外层花瓣(舌状花)多呈扁平单片状。中间有黄色的圆盘状花心(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绿色花蒂,由3~4层叶状物(总苞片)组成。气清香,味甘微苦。由于产区和加工方法不同(实际品种不一),各地产品略有差异。

1、毫菊花:花大足壮,花瓣长而紧密,长约1~2厘米。将花冠捋齐与蒂粗细相等。色白。

2、滁菊花:形状与毫菊类似,惟花朵较小。多皱缩呈绒球状,花心较松。

3、贡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绿而鲜艳,花心金黄色。

4、杭菊花:因加工蒸过而呈压迭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较大,深黄色。蒸过的大黄菊与其相似,只瓣为黄色。

5、怀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长。约1~2厘米,多为黄白色,带有浅红色或棕红花的花瓣。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而柔软。

6、小黄菊(烘黄菊):为黄菊花小的头状花序或未开放的花蕾。

白菊花均以白色,花完整,不散瓣,香气浓,无梗叶者为佳。黄菊花则以色黄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腺嘌呤、水苏硷、胆硷等,并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其原理为:

1、消炎,利尿。

2、抗菌。杭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种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风除热,清肝明目。

主治:头目风热,眩晕,头痛目赤等症。

临床应用: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

甘菊花(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效较好,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功用相同,其品质较优,镇痛镇静的作用较好。

杭菊花(黄菊花)疏散风热的能力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野菊花清热解毒的能力较强,擅长治疗疔疮肿毒(详见下条)。

具体用途如下:1、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杭菊花配桑叶薄荷等。

2、用于治风热眼痛(结膜炎)。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贼,水煎服,也可用其热蒸气熏眼。

3、用于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相当于高血压病早期的头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钩藤等。

4、用于治肝肾不足(如慢性肝炎、视神经炎时)引起的头晕眼花。甘菊花配杞子,方如杞菊地黄丸(汤)。

用量:3~18g。

处方举例:杞菊地黄汤(《医级》):杞子12g,甘菊花9g,熟地15g,茯苓9g,淮山12g,泽泻9g,山萸肉9g,丹皮6g,水煎服。

:上述几种菊花,均为药用之甘菊,但以毫菊,怀菊为主,习惯认为毫菊优于怀菊。杭菊:原为茶行经营,多做茶用,故名茶菊。滁菊:香气浓郁而幽雅,为菊花中之珍品(过去多在加工时洒上绿豆粉)。贡菊:京津及福均称之“滁菊”,京多做茶用。黄菊:京津习用大黄菊。在应用上各随大夫处方。在功效上,疏风散热多用杭菊、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滁菊(贡菊)。

大家都在看
解表药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