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地?
(《岭南采药录》)
【异名】山地?(《生草药性备要》),地茄(《植物名实图考》),铺地锦(《岭南采药录》),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广西中兽医药植》),古柑、苦含(《闽南民间草药》),倒藤王不留、金头石榴(《泉州本草》),地石榴、毛冬瓜、水汤泡、提脚龙、猫儿眼睛草(《湖南药物志》),铺地稔(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野落苏、红地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落地稔、地稔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矮脚埔梨、埔淡,波罗罂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的全草。
【植物形态】地?
披散或匍匐状亚灌木。技秃净或被疏粗毛。叶小,卵形、倒卵形残椭圆形,长1.2~3厘米,宽8~20毫米,先端短尖,基部浑圆,3~5条主脉,除上面边缘和背脉上薄被疏粗毛外,余均秃净;叶柄长2~4毫米,被粗毛。花1~3朵生于枝梢,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裂片5,披针形,短于萼管;花瓣5,紫红色,倒卵圆形,长约1.2厘米;雄蕊10,5强,花药顶孔开裂;子房与萼管合生,5室,外表有粗毛。浆果球形,径约7毫米,熟时紫色,被祖毛。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于丘陵地带和马尾松林附近,以及灌丛、草地。分布我国东南,西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地?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5~6月采收。
【化学成分】叶含鞣质7.40%,果实含鞣质2.02%。
【性味】《陆川本草》:"味甘微涩,性稍凉。"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肾、脾、肺四经。"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叶,煎水,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蛇伤。"
②《陆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子宫出血,痢疾,疮痈溃烂红肿。"
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疝。治赤白痢,产后腹痛。"
④《闽东本草》:"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瘘,风疹,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闽东本草》:"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选方】①治胃出血,大便下血:地?一两,煎汤分四次服,隔四小时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鸡尾、粗糠材各等分,炖白酒服。(《闽东本草》)
②治外伤出血:地茄蛘叶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疾:鲜地茄二至三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红肿痈毒:山地?鲜叶切碎,同酒酿糟杵烂敷患处。一日一换。或取茎叶阴干,碾细末,以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患处,能消肿止痛。(《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疔疮:地茄全草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⑥治风火齿痛:古柑鲜草头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咽喉肿痛:鲜古柑六钱至一两,洗净,水一碗半,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消化道出血
将地?全草按1:2浓度制成水剂,成人每次20~40毫升,用微温水冲服,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1~2次。儿童酌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治愈(症状消失,粪便潜血转阴)50例,好转(症状改善,潜血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10例,无效1例。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8例,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它含有鞣酸及酚类等有关。部分病人服药后有便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