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图片_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中药大全211503阅读

白芷图片

白芷

白芷的中药书图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命白茝(音柴)。

别名:香白芷。

来源:为伞形科多处生草本植物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的干燥根。均为栽培。

植物形态:白芷,多年生草本,高2~3米,根少分歧,直立圆形,中空,表面有沟纹,叶互生,茎下部叶为三出状分裂,叶柄全部成鞘状抱茎,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瓣5片白色,双悬果长椭圆形。

杭白芷和白芷近似,但植枝较矮。茎及叶鞘多万诶黄绿色,根上部近方形,皮孔大而突出。

产地:杭白芷生产于浙江省杭州的笕桥。川白芷,生产于四川省遂宁、温江、崇庆等地。禹白芷生产于河南省禹县,长葛等地。祁白芷生产于河北省安国县(祁州)。

性状鉴别:圆锥形有方楞,头大尾细,长10~15厘米,中部直径2~5厘米,顶端方圆形,有茎痕。皮孔横长多排列成四行(俗称疙瘩丁或瘌蛤蟆皮)。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皮层有棕黄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显棕色环,略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质较佳。

以根粗,头部类方形,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川白芷:圆锥形,头端略显方楞,体顺长略似胡萝卜,几无分歧,长10~20厘米,直径2~5厘米,茎痕略下凹,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向的细皱纹,亦有多数横长皮孔,但较杭白芷少,凸起较小。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粉性。皮层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呈不规则的圆方形。气芳香,味微辛苦。

以根肥大均匀,就爱你赢,粉质足,香气弄厚者为佳。

禹白芷、祁白芷,形态基本相同。为圆锥形,似胡萝卜,少数有分歧,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茎痕圆形略下凹,外皮土黄色。凸起的皮孔甚小,质略轻泡,断面白色粉性。形成层显灰色环呈圆形。气芳香,味微辛苦。

以根调肥壮均匀,皮细,坚硬,光滑,粉质足,香气浓,不抽皱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又含比克一白芷素、新比克一、白芷醚及白芷毒素等。

药理作用:解表、祛风、止痛。

1、镇痛。

2、兴奋中枢。动物实验证明,少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延脑的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故可见呼吸增强,血压上升。可作为延脑兴奋药,对毒蛇咬伤后由于蛇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治疗作用。前人对本品兴奋中枢的作用也有一定认识,认为“其气芳香,能通九窍”;

3、抗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且对人形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发表散风。消肿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鼻渊疼痛(鼻窦炎),眉棱骨疼,痈肿疮疡。

临床应用

1、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前额部痛用之尤好,配羌活、防风同用,能加强效果。妇女胎前产后的感冒头痛用之亦佳,可配川芎。

2、用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眉棱骨痛和压痛(即眼角和眼眶上的骨痛,常由感冒、上呼吸道炎引起),配黄芩。

3、用于治疗由鼻渊(鼻窦炎)引起的头胀痛,作为辅助药,配辛夷、苍耳子等同用。

4、用于治疗毒蛇(如金环蛇等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在中草药蛇药方剂内往往加有白芷,可能是取其兴奋中枢作用。

此外,还用于治疗牙痛(由烽火引起的牙痛,配石膏等清热药)。疖痈的肿痛(配蒲公英、银花等清热解毒药),取其有镇痛作用,抑菌方面可能也其作用。头部挫伤或脑震荡后的跌打肿痛,用白芷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一般认为白芷性燥烈,发散较甚,因此,血虚所致的头痛不宜应用。

用量:3~9g。

处方举例:驱风上清散(《审视瑶函》):黄芩6g、白芷4.5g、羌活3g、防风3g、柴胡3g、川芎3.6g、荆芥2.4g、甘草1.5g,共研细末,每服12g,水煎,食后服,治风热所致眉棱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