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对硬皮病有什么作用?
花蕊石是中医里常用的一味中药,临床中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疾病。那么花蕊石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来源】为变质岩类蛇纹大理岩的石块。
【性味】酸、涩,平。
【作用功效】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主要成分】主含碳酸钙及含水硅酸镁,尚含少量铝、铁等元素。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20%花蕊石混悬液给小鼠灌胃0.2mL/10g,每天1次,连续4天后,用毛细血管法测定血凝时间,结果表明花蕊石有缩短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小鼠实验亦表明,生花蕊石粉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2.抗惊厥作用20%花蕊石混悬液给小鼠灌胃0.2mL/10g,每天1次,连续4天后,对回苏灵诱发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效果优于龙骨、龙齿。
3.抗肿瘤作用体内外药效实验及血清药理实验表明,制品花蕊石及其蛇纹石组分水煎液抗肝癌作用药效明显。发现花蕊石中方解石与蛇纹石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花蕊石制品、蛇纹石制品水煎液含药血清在体外对He pG的抑制率分别为38.2%、32.8%; 对SMMC-7721的抑制率分别为41.5%、39.3%。花蕊石制品水煎液3个剂量组对Hz2小鼠肝癌实体瘤抑瘤率分别为51.3%、65.3%、44.0%。
【临床应用】
1.重症咯血花蕊石散辨证治疗34例(辨证属阴虚肺热者28例、肺热上壅者3例、肝火犯肺者2例、气阴两虚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服药1天血止者27例,2天血止者5例,3天血止者1例,11天血止者1例。煅花蕊石研成极细粉末,每次4.~8g,每天3次内服,治疗肺结核咯血、支气管咯血,总有效率达70%。
2.崩漏在分型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花蕊石、大黄治疗青春期崩漏(气虚型、血热型、肾虚型),效果较佳。以血竭、花蕊石为主药,结合辨证加味用于“止血塞流”治疗崩漏,共62例,收效良好。
我朋友因劳累过度引起支气管扩张。恳请知道治疗方法者告知。
支气管扩张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发病过程。多由支气管—肺部感染造成支气管阻塞、管壁破坏或受到外周组织的牵拉而使支气管扩张。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大量的脓痰或反复咯血为特征。通常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分为咯血型支气管扩张、干性支气管扩张、化脓型和混合性支气管扩张。不同类型的支气管扩张虽然临床表现有别,但均有共同的病理改变,而且大部分人因感染而逐渐加重。因此,所有的治疗措施均是围绕控制感染而展开的,其防治原则主要有:
1、控制感染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对导致感染的病原菌已经不敏感,所用的抗生素一定要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素
黄芪30克红藤30克金荞麦15克藕节炭15克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白芍15克炒川芎10克生晒参10克(另煎)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白藓皮10克紫草10克地骨皮10克茜草炭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0天,既可以帮助抗菌消炎,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清除脓液保护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感染。这些措施包括:①体位引流,使痰液借重力顺体位引流,由气管排出。一般是根据X线检查,确定支气管扩张的部位,采取适当的体位,通常使病变处于高位,使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引流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病情稳定时可不引流。②使用祛痰剂,西药可选氯化胺、必嗽平等;中药可选竹茹水、急支糖浆、橘红化痰丸等。③慎重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可用扩张支气管药与改善微循环药物联合使用。④根据中医辨证选择祛痰方剂,从你的信中分析你咯的痰色可能是黄白相兼。质稠难咯,建议你在痰多时,试服下列药物。
白芥子10克紫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清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泽泻10克泽兰10克五味子10克桔梗6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杏仁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只要痰少了就可以停用,仍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3、控制咯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西药止血剂,中药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花蕊石散。
4、配合其他辅助措施如对症治疗、注意饮食、增加营养、足量供给维生素、支持疗法。大量咯血造成贫血时应输血。
5、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咯血等,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且病变范围不超过两肺叶的病例,全身情况尚好,肺功能无重要损害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股癣,有什么土方法?,好了之后,暗红色会褪吗,在线等,麻烦知道的就说一下!!!
股癣
Tinea cruris
Tinea cruris B35.6
--------------------------------------------------------------------------------
别名
中医:阴癣,圆癣,金钱癣。
概述
股癣(tinea cruris)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
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通称体癣。邻近外生殖器和肛门的体癣,又称股癣。病原菌与手癣、足癣大致相同。常在夏季发作,冬季消退。多见于男性成人。
病因
主要由红色毛癣菌(T.rubrum)、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r)、犬小孢子菌等感染引起。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自身感染(先患手、足、甲癣等)而发生。
股癣的病原菌为絮状表皮癣菌,但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也可致本病,有时白色念珠菌也可侵犯腹股沟部位而呈红斑脱屑性斑片,其边缘有丘疱疹。
病理生理
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或丘疱疹,视病原菌而异。损害从针头到绿豆大小或更大,从中心等距离向外扩张,形成环形或多环形(几个环融合而成),边缘隆起而狭窄(由于损害小),由散在的丘疹、水疱或丘疱疹连接而成,中央有愈合倾向,或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由于病原菌和个体的反应性不同,体癣可表现点滴形、疱疹形、同心圆形、环形、多环形或肉芽肿等多种。好发于潮湿多汗部位,因此夏秋两季多见。
临床表现
本病夏秋季节多发。肥胖多汗、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为易感人群。
好发于腹股沟部位,单侧或双侧发生,亦常发生于臀部。基本皮损与体癣相同,由于患处透气性差、潮湿、易摩擦,常使皮损炎症明显,瘙痒显著。
患者是否患有手足癣、体癣等,其配偶是否有癣病史,是否接触过癣病患者污染的浴盆浴巾等,身体状况如何,是否患有糖尿病及消耗性疾病。
(一)损害初发为边缘清晰微隆起红斑,渐扩大,有皮屑,由红色渐转为褐色或正常肤色,中心自愈,逐渐向周围扩大,边缘炎症较著,上有小疱、糜烂、痂皮等,形成环形。
(二)好发于两股及阴部皱襞处,亦可扩延至外阴、阴阜、会阴、肛围等部。
(三)自觉剧痒,常因搔抓继发湿疹化或苔藓化。
(四)边缘鳞屑直接镜检真菌阳性。
诊断
(一)症状:股部奇痒。
(二)体征:股内侧环形或弧形红斑,边界清楚,中有鳞屑。
(三)病损处或分泌物涂片可查到致病菌。
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银屑病亦可发生于此等部位,但真菌检查易于鉴别。
(一)湿疹:湿疹皮疹为多形状,对称分布,皮疹边界不清楚。皮疹分泌物检查无霉菌。股癣皮疹为丘疹或丘疱疹,呈环形或弧形,边界清楚,多有足癣史,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霉菌。
(二)擦烂红斑;除阴股外,在腋窝及乳房下方等处亦可发生。表现为红斑糜烂并有灼痛感。体癣应与其他呈环形的皮肤病相鉴别,如环形红斑、环状银屑病、玫瑰糠疹,甚至环状肉芽肿、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相鉴别,必要时配合真菌检查。
疗效评估
治愈:
(一)皮疹消退及体征消失。
(二)每周查霉菌1次,连续2次阴性。
治疗
应注意个人卫生,不与患者共用衣物鞋袜、浴盆、毛巾等,内衣应通风透气;手、足、甲癣患者应积极治疗,减少自身传染的机会;尽量不接触患畜。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用药物治疗。
(一)外用药物治疗:
可外用克霉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特比萘芬霜、复方苯甲酸擦剂、复方雷琐辛擦剂等,应强调坚持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以免复发。腹股沟部位皮肤薄嫩,应选择刺激性小、浓度较低的外用药,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二)内用药物治疗:
可口服伊曲康唑(100mg/d,顿服,疗程15天)或特比萘芬(250mg/d,疗程12周),与外用药物治疗联用可增加疗效。
股癣治疗原则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
(一)一般治疗: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应积极治疗,避免接触癣病患者,对公共用具做定期清洗消毒。
(二)局部用药:
1.1%克霉唑霜外搽;
2.10%硫黄乳剂外涂,
3.复方雷锁辛涂剂。
(三)口服药:灰黄霉素有一定疗效。治疗本病必须同时治好自身的头癣、足癣、手癣或甲癣。严格执行个人和集体的卫生制度。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由抗真菌剂加上角质剥脱剂配成溶剂、酊剂、乳剂或软膏,如复方雷琐辛搽剂、复方苯甲酸搽剂或软膏、1%克霉唑霜或益康唑霜等。每日2次。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损害消失后,尚须继续擦药1周。泛发性体癣,可刚浸灰黄霉素,疗程2-4周。股癣、婴幼儿体癣或溃破体癣,以温和制剂为佳,如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克霉唑霜。
中医概述
阴癣发于大腿阴股内侧,会阴等处皮肤,初起丘疹水疱,渐向四周扩展,呈环形斑片,边缘清楚,上有薄屑,自觉奇痒,常是夏重冬轻,反复发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夏日炎热,股内潮湿,湿热生虫,侵袭肌肤所致。
辨证纲目
本病主证是红斑,上覆薄屑,搔痒明显,辨证应以红斑大小,颜色为重点,发病的久暂,脉证合参。
(一)血热湿盛主证:在一侧或两侧的阴股内侧,多汗而潮湿,初起豆大红斑,渐至钱币大小,色泽微红,形圆或椭圆,微隆起,边缘有小水泡,向外渐次扩展,中间渐退。表面附有鳞屑,瘙痒明显。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分析:股内多汗潮湿,洗浴不勤,内裤污湿,闭而蕴热,湿热生虫,或相互染易,浸袭肌肤而致皮肤红斑;邪盛则扩展,虫淫则痒甚。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皆为湿热壅盛之象。
(二)血虚风燥主证:病程缠绵,癣疹、薄屑在阴股间反复发作,皮肤肥厚干燥,瘙痒,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分析:久病伤阴,血虚生风化燥,见癣疹、薄屑反复发作;血虚不荣肌肤见皮肤肥厚干燥;风盛虫淫则痒。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血虚生风化燥之象。
中医治疗
治则以清热利湿杀虫为主。本病一般以外治为主,若湿热内盛或病久不愈者需内外兼治。
(一)辨证选方:
1.血热湿盛,清热燥湿止痒。皮癣汤合二妙丸加减。赤芍15g,当归15g,生地20g,黄芩15g,苦参15g,苍耳子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苍术15g,黄柏15g,紫草15g,甘草5g。红斑水疱严重加马齿苋20g,白蒺藜15g;痒甚夜寐不安加菖蒲15g,夜交藤15g。
2.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止痒。养血消风散。熟地20g,当归15g,荆齐15g,白蒺藜15g,苍术15g,苦参15g麻仁15g,甘草10g。皮枯索痒加蛇床子15g,白鲜皮15g。
(二)专方验方:
1.冰片3g,硫黄30g,醋调外用。
2.百部30g,蛇床子15g。50%酒精浸泡三昼夜,过滤取液外擦,每日1-2次。
3.十大功劳叶适量,醋浸5天,过滤,取药醋,外搽患处。
4.三黄酊:黄连30g,黄芩30g,黄柏30g。将上药用75%酒精浸1周,过滤后涂患处,1日2次。治疗股癣63例,治愈53例,占84.1%;无效10例,占15.9%。(《实用外治临床大全》)
(三)中成药
1.二妙丸:具有清热燥湿作用。适于血热湿盛初起之股癣。l日3次,每次1丸口服。
2.乌蛇止痒九:具有养血祛风止痒作用。适于血虚风燥之股癣,皮肤苔癣样,瘙痒。每次5g,日3次口服。
(四)其它疗法:
1.1号癣药水(土槿皮、大枫子油,地肤于、蛇床子、硫黄,白鲜皮,枯矾,苦参,樟脑,50%酒精)外搽。
2.10%土槿皮酊(土槿皮15g,细辛15g,50%酒精85ml浸泡7天后,去渣取汁)外用。
3.花蕊石散(花蕊石30g,西月石10g,枯矾20g,滑石粉40g研细和匀)外扑。适宜股癣潮湿多汗。
4.三黄酊:黄连30g,黄芩30g,黄柏30g。将上药用75%酒精浸1周,过滤后涂患处,1日2次。治疗股癣63例,治愈53例,占84.1%;无效10例,占15.9%。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P75
2.原有数据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