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常出汗怎么治
你好
老年人爱出汗怎么办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因为爱出汗来就诊,他们有的一动就出汗,吃饭时更是大汗淋漓;有的是夜间出汗明显;有些则出黏汗。追问病史,有些老人患心脏病,有的患有糖尿病或甲亢,有些则无慢性病史。
中医将上述症状统称为汗证,分为自汗和盗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且动则加重的称为自汗;睡时出汗,醒来汗止的称为盗汗。中医认为自汗、盗汗均为阴阳失调、膜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将汗证分为四种类型:
一、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法: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或用中成药玉屏风散丸剂。
二、营卫不和: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桔枝汤加味。
三、阴虚火旺: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弱。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中成药有知柏地黄九、坤宝丸、大补阴丸及更年安胶囊等。需要说明的是:更年安胶囊顾明思义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但它具有滋阴潜阳,除烦安神之功效,故只要有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失眠、舌红少苔等阴虚阳亢之症,则不分年龄均可用之。
四、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液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片)。
简易方:
1、黄芪15克、大枣5枚、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气虚自汗。
2、乌梅10枚、浮小麦15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阴虚盗汗。也可用瘪桃干15枚、红枣10枚,水煎服,治盗汗。
需要提醒老年患者注意的是:汗出之时,股理空虚,易感外邪,故当避风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应及时揩拭。出汗较多者,应经常更换内衣,以保持清洁。
盗汗吃什么好 盗汗了两年了
盗汗宜吃:1、多吃含水份多的食物
2、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3、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儿多汗症常用的食疗方法
小儿多汗的食疗,小儿多汗属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以全身或局部无故出汗很多,甚至大汗淋漓为特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呢我们又应该如何使用食疗法调养呢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多汗的相关知识。
小儿多汗有自汗、盗汗之分。睡中出汗,醒即汗止者,称盗汗不份寐寤,无故汗出者,称自汗。
食疗原则
小儿多汗以虚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气虚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不和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滋阴。
各型通用食物
糯稻根须15~30克,单味煎服。
浮小麦15~30克,炒焦研末,每服6克,频服。
麻黄根3~10克,煎汤内服。
瘪桃干大枣汤瘪桃干15克,大枣数枚,共煎汤服用。
黑豆大枣汤黑豆30克,红枣30克,煎汤服用。
辩证施食
一、表虚不固证
临床表现
自汗为主,或伴有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脉弱。
施食原则
益气固表。
食疗方
1.人参粥人参2克,粳米50克,冰糖15克。粳米同人参共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早晨空腹顿服。
2.黄芪党参粥党参10克,黄芪20克,粳米50克。党参、黄芪切成薄片,入锅加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稠粥。早、晚分食。
3.参芪鸡童子鸡1只,党参15克,黄芪30克,冰糖适量。童子鸡去内脏洗净,后两味置鸡腹中,加冰糖适量及水少许,隔水清蒸到鸡烂熟为度。吃鸡肉喝汤,每周2次,连吃4~6次。
二、营卫不和证
临床表现
自汗为主,面色少华,纳食不佳,胃寒易咳,汗出遍身,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弱。
施食原则
调和营卫。
食疗方
1.桂芍大枣粥桂枝6克,白芍9克,大枣30克,粳米60克。桂枝、白芍先煎汁,再与大枣、粳米同煮粥。每日1次,连服2~4周。
2.玉糯芡实粥玉米粉30克,糯米40克,芡实15克,糖适量。前三味加水共煮粥,粥成后加糖。可常食。
3.腐竹鸡片腐竹30克,鸡胸脯肉50克。鸡肉用油爆熟后与腐竹合炒,用盐、酒、葱、味精调味。佐餐常食。
三、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
以盗汗为主,常伴有自汗,汗出较多,身体虚弱,精神不振,心烦失眠,手足心热,低热口干,舌质淡或偏红,苔少或见花剥,脉细弱或细数。
施食原则
益气养阴。
食疗方
1.白参芝麻饮白参2克,黑芝麻15克,白糖10克。黑芝麻捣烂。水煎白参,去渣取汁,加入黑芝麻粉和白糖,煮沸即可。上、下午分服。
2.白参银耳羹银耳20克,泡发好,撕成小片。入锅加适量水,用小火炖至银耳烂熟,加入白参粉2克,炖沸即可。上、下午分服。
3.参麦鱼汤党参10克,麦冬6克,黑鱼肉50克。黑鱼肉切块与党参、麦冬一起煮汤,加姜、葱、盐调味。每日1次,连服一周。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详细的学习了关于小儿多汗的食疗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若患有小儿多汗的朋友食疗时要多吃一些益气固表作用的食物。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保健药膳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