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药:这一味“肥猪草”,其实是祛风湿好药!
作者:陈文东
上期药材
▼
上期后面的图片是豨莶草和墨旱莲。豨莶草和墨旱莲两者皆属于全草类中药,外表面的颜色都是绿色,比较容易混淆。但是在作用方面就有所不同了。豨莶草属于祛风湿药,墨旱莲属于补阴药。下面和大家看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药材对比
豨莶草的故事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无道,导致民不聊生。大批百姓举家南迁,逃到江南的难民,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南方气候潮湿,大部分都出现了四肢关节疼痛等证状。
其中,有母子俩。母亲由于四肢关节疼痛,且又长期吃不饱,已经是奄奄一息。瘦小的儿子悲愤不已。他决定让母亲在离世之前吃上一顿好的,于是就外出讨饭,未果。失望之际,无意中看到有小猪在啃食路边一株长着黄白色小花的野草。试之,不算特别难吃。于是,他便采了很多野草用水煮给母亲吃。
母亲吃完野草后,四肢疼痛的证状竟然渐渐地好转了。于是把消息告诉所有难民:此草既能填肚子又能治病。
由于这种草原本是猪吃的,所以他们都把这种草叫做肥猪草。这肥猪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豨莶草。
豨莶草的食疗
豨莶草粥
材料:稀莶草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步骤:将稀莶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煮沸即可。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曲伸不利,中风后手足麻木不遂等。
墨旱莲的故事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开元(公元七百一十三至七百四十一年)初年,刘简遇到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把他带到自己的药园参观。虚无子对他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望的。”虚无子指着水池边一种长得墨绿匀嫩的草说:“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也长仙草,我就是常食这种草药,活到百岁而发不白,耳聪目明的。”
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种,让他回去后种在水池或水田边,苗长到二十厘米以后即可开始服用。嫩时可当菜吃,夏秋可采鲜茎叶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一百克左右。冬天则用阴干的茎叶,每天三十克煎水饮用。长期坚持,必有所成。
刘简回家后按照虚无子的吩咐,种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岁而发不白、耳不聋,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因这种植物叶墨绿,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斗草或墨旱莲。
墨旱莲的食疗
莲贞鸡肉汤
材料:鸡肉150克,旱莲草、女贞子、白芍、麦冬、生地、地骨皮各10克,调味品适量。
步骤:
1 将鸡肉洗净、切块,余药布包。
2 加水适量同煮至鸡肉熟后,去药包,食盐、味精、葱花、猪脂适量调味服食。
功效:滋阴清热,补肾填精,适用于阴虚阳亢之精液不液化。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看图识药:这两味黑色中药,功效其实大不同!
作者:陈文东
上期药材
▼
上期文末的两味中药很相似,它们分别是菟丝子和车前子。它们外表的颜色都是黑色,而且都是种子类的药物,所以很容易混淆。菟丝子属于补阳药,车前子属于利尿通淋药,本质上有很大区别,这期就和大家一起去认识它们!
药材对比
菟丝子的故事
从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子。一天,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脊骨打伤,他怕财主知道,偷偷地把伤兔藏进了豆地。事后,他发现伤兔并没有死。为探个究竟,长工又故意将另一只兔子打伤放人豆地,他看见伤兔经常啃野生黄丝藤。才知道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
于是,他便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爹喝,爹的腰伤也好了。又通过几个病人的 试用 ,断定黄丝藤可治腰伤病。后来,这位长工当上了专治腰伤的医生。他把这药干脆就叫“ 兔丝子 ”。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面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
菟丝子的食疗
五子衍宗饮
材料:菟丝子、枸杞子各12克,覆盆子10克,车前子3克,五味子1.5克。
煎煮方法:五味药物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服用。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肾虚遗精、阳痿早泄、须发早白、夜尿频数等证。
车前子的故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欧阳公常得暴下病,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人药一帖,进之而愈。力叩其方,则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服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藏自止矣。 ”
故事是说:欧阳公(宋代的欧阳修)曾患急性腹泻,太医治不好。其夫人去集市买药一贴,服用后即痊愈。欧阳公极力请求大夫告诉药方,则只有车前子一味研末,米汤服二小勺。并说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泻痢自止。
车前子的食疗
车前子粥
材料:车前子、粳米各50克
煎煮方法:将车前子装入纱布袋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出布袋。将粳米加入药液中,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调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明目。用于湿热淋浊,小便不利,目赤肿痛,暑湿泄泻等证。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这是什么中药切片?
应该是中药木防己,别名:土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
科属:防己科
功效:解毒消肿、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分布区域: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欢迎阅读。
01牢记药材主要特征
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理论知识。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党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
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似铁,研末红似血。
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角质有光泽”。
断面鉴别: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02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
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中药饮片,是将完整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制成一定的规格,故饮片不同于完整药材的鉴别特征,改变了形状、大小、颜色、甚至气味,加之机器切片改变了原手工饮片,这样将相似药材饮片进行比较尤显重要。在日常监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较,从比较中找出药材之间的主要不同特征,关于分析总结,不断积累中药饮片外观鉴别经验。
原药材与饮片相似的类型有些药材与其饮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类中药),记忆药材本身的特征及其不同点,就可正确认识中药。如徐长卿与白薇,二者根茎切面同为结节状,根表面淡黄棕色,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主要区别是徐长卿根茎结节小,有丹皮样香气,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茎结节粗大,无香气,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为卷筒状或槽状,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质轻脆易折断。主要区别是地骨皮横切面明显分为内外两层,无香气;香加皮横切面为黄白色,有浓厚的香气。
药材本身不相似,但饮片相似的类型本类型应以记忆饮片特征及其不同点为主,辅助药材本身的特点。如前胡与防风,饮片同是表面灰棕色,根头片表面具密集细环纹及纤维状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点。主要区别是防风切面皮部有较多放射状裂隙,组织疏松,有清香;前胡根头处表的残留有浅紫色片状叶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组织紧密,有油腻。
药材名称相近,功效相似的类型如草乌、川乌,均是经加工后的横切片或纵切片,类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黑或灰褐色,角质样,维管束呈点状或条状突起。主要区别是草乌饮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瘪,顶端无或偶有残留茎基,切面无纤维状突起。
03掌握药材经验鉴别方法
老药工们在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观鉴别方法和经验鉴别术语外,还要掌握某些药材的水试及火试方法。我们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要多向他们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鉴别能力和水平。
水试方法:某些药材遇水能产生特殊现象,如西红花加水泡后水溶液成黄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种子粘滑,体积膨胀;天然牛黄水湿后有“挂甲”现象;苏木投入热水中水溶液变成红色;乳香加水研磨后呈白色乳状液,而没药加水研磨后呈黄棕色乳状液;青黛放入水中后水不染色,且漂浮于水面之上。
火试方法:有些药材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如降香用火烧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灰为白色;海金砂点燃发出爆鸣声和闪光;青黛燃烧有紫红色烟雾冒出;将烧红的针插入牛黄中,牛黄分裂成层,呈片状,气香。
1 药品真伪鉴别
1.1 麦冬与伪品 正品:纺锤形,两端略尖,较瘦,中柱较粗,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束16~22个,其他性状见药典。伪品:性状与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两端较钝圆,比较胖,中柱细小,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束10多个。
1.2 桔梗与伪品 正品:根茎有芦头,上面生有多数半月形芦碗,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细嫩,全体有皱纹和须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皮层为白色,木部黄色,棕色形成层明显,整个断面似菊花纹,习称“金井玉兰”,味微甜而后苦,有菊糖反应。伪品:无芦头,顶端可见地上茎残基,表面栓皮已刮去显类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残痕,较粗糙,全体有扭曲的纵沟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相间,为异型维管束,味微苦而麻舌,无菊糖反应。
1.3 胖大海与伪品 正品:椭圆形,表面皱纹粗而疏,手摇无响声,内有子叶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胀呈海绵状,膨胀速度较快,其体积比干品大2.5~3倍。伪品:类圆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密的网状纹,手摇有滚动声,内有子叶二片肥厚,无胚乳,水浸泡呈现海绵状,但膨胀速度缓慢,其体积比干品大1.5~2倍。伪品:扭曲成绳状,外皮光滑,不易层层剥离,而易纵离,表面浅灰棕色无地衣斑块,皮孔少而大并有三角形叶痕,浅棕色圆形突起,皮孔少,质坚韧不易折断,味苦微涩,水浸液浅黄棕色无荧光,显微特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1.4 党参与伪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狮子盘头芦,根头下有致密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体之半,全体有纵纹,散在有眉状的疤痕,支根断落后常见黑褐色胶状物,断面黄白色有裂或菊花纹,中央有黄色圆心,有特殊香气,味微甜。伪品:外皮黄色或棕黄色,根头部无狮子盘头芦,而具地上茎叶残基,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表面有明显的横向皮孔,质柔软,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间本心黄色,味微甜后而苦。
1.5 苏木与伪品 正品:黄红色至棕红色,水浸液呈桃红色,加几滴石灰水即显玫瑰色。显微特征:有晶鞘纤维。伪品:红紫色或棕红色,水浸液呈淡棕黄色,加几滴石灰水即显浅黄色,加酸显黑绿色。显微特征:无晶鞘纤维。
2 药品掺假识别
2.1 掺假:(1)为盐、矾。砂烫后取出放入重盐水或白矾水内浸泡捞出晾干。(2)用塑料做的。识别:(1)日光下细看表面有一层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显的咸味或苦涩味。(3)塑料做的,用火烧之即可鉴别。
2.2 柴胡 掺假:(1)非药用部分,柴胡药用部分为根部。商品饮片中常混有地上茎。(2)其他假药:A、棉花茎秆及叶柄:表面红棕色有短距毛,断面黄白色,木质实心。B、花生秧子杆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绿色,披短距毛,断面中空。以上非药用部位和假药常与柴胡混合后切片冒充真品。识别:柴胡为地下根,具纤维性,切片后观察饮片常见类网状纹孔。上述伪品不见网状纹孔,多为木质实心或中空。
2.3 金银花 掺假:(1)喷洒高糖水。(2)喷洒糖蜜混合水,附加黄褐色细砂或玉米面类杂质。(3)喷洒盐水。识别:用手抓起,紧握则发现下列情况:(1)质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为高糖水。(2)有湿感为盐水。(3)手感有粉状物附着,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类杂质。(4)成团状或极缓慢的松散开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类杂质。
2.4 茯苓 掺假:一般产地加工没有假货。多为市场上药贩子自制假货混入。假货所有原料多为碎杂的茯苓面加面粉等加工制成。为不规则块状混入茯苓中。识别:(1)外观:真品为较规则的块状或片状,表面致密平坦或不规则的多棱角块状,白色或偶有带粉红色。假品一般无片状,只有六棱体或多棱角不规则块状,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带有粉红色。(2)口尝: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碜感或可见紧挟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碜者亦无明显砂石状物。(3)浸泡:真品经浸泡煎煮,除膨胀外,一般保持原物状,不散碎。假品经浸泡或煎煮即溶化为碎颗粒或团粉状。不再保持原物形状。
2.5 冬虫夏草 掺假:一般掺假为中间插有木棍或铁丝。识别:用手将冬虫夏草折断处掰开,即可发现。
2.6 鸡内金 掺假:主要是掺有鸭内金。识别:鸡内金较轻,个体较小,质酥脆,色黄,砂烫后起凸明显。鸭内金较重,个体较大且厚,质坚硬,色绿,砂烫后不易凸。
2.7 全蝎 掺假:鉴于加工特点,其掺假一是潮湿,二是盐多,三是全蝎腹内有金属或其他填充物。识别:潮湿和盐分直观可见,腹内金属物等可观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开检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