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原文:“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主要功能:类风湿关节炎、扁平疣、脚气、剖腹产后肚子大并脸有雀斑者、浮肿、浑身疼和湿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方法:用麻黄杏仁薏苡汤合并葛根汤加减方。麻黄6 炙甘草5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生石膏15 葛根汤15 桂枝6生姜12 白芍6大枣4枚。同时配合桂枝茯苓丸。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2、冬天犯脚气病的: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10个 苍术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3、儿童手上长瘊子(扁平疣):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12 炒杏仁8个 马齿苋20 (12岁儿童剂量)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减方解决哪些问题:
4、被风雨寒侵造成的关节炎:麻黄6 炙甘草3薏苡仁20 炒杏仁10个 川牛膝20 海桐皮2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课后小福利:儿童抽动症
柴胡1.5 甘草1.5 川芎2.5 当归3 白术(炒)3 茯苓3 钩藤3厚朴2 白芍2.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解读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湿、寒
最近啊,因为是冬季的缘故,天气逐渐变冷。很多人的 类风湿病 开始肆虐起来。
要说这个风湿类疼痛病,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更常见。
想要去改善风湿关节疼痛。
我们需要知道它的病因、病理以及大家最关心的改善方法。
好了,直接进入主题。
其实,在中医上, 风湿关节炎 属于 痹症 的一种。
那怎么理解中医上的痹症呢?痹是痹阻不畅的意思。
你像现在经常说的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在中医上都属于痹症。
中医认为由 风、湿、寒 三种邪气 ,长年入侵从而导致关节、膝盖处出现麻木、酸痛、沉重、不灵活的症状叫做痹症。
这三个邪气,最喜欢往我们骨缝深处钻,而冬季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就是三邪气最猖狂的时候,因此一到冬天,很多人的关节,骨头会更加的难受。
不过,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预防三邪气的入侵,还是很大几率去预防各种痹症。
但是,现在很多二十、三十的年轻人,都是一副“ 我年轻,我不在乎 ”的想法。
一旦过了四十五岁,身体各关节处,就会出现痛疼的问题。这个时候再去想着解决问题,就有些晚了。
那在了解了痹症的病因、病理之后。
接下来就跟大家解读一个名方,叫 桂枝芍药知母汤 。
此方是东汉张仲景的名方;张先生是这么描述此方的:“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wāngléi)......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这个 诸肢节疼痛 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小到手指关节、大到膝盖关节,有疼痛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湿关节炎等。以前叫痹症。
身体尪羸 :尪是变形的含义。羸指的是弱的意思。是说肿大、身体虚弱。
现在我们来看看此方的组成: 防风、桂枝、生姜、白术、白芍、甘草、知母、炮附子、麻黄。
经常看我视频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的附子是经过炮制后的药材,毒性会大大降低。
这张方子,也可以看作是 桂枝汤 变化而来,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方子中的 麻黄、桂枝、附子、生姜 四味药组成了一个强大、强力的先遣队,对骨缝、关节深处的寒邪发起进攻,毫不留情。一点都不会放过,全部给它搜刮出来。
而附子和桂枝除了这个搜刮的任务以外,还有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去壮肾阳,修复关节因常年的寒邪入侵,而造成的损伤。
附子 和 桂枝 配合就像两个大网,调动身体的阳气,对寒气发起进攻。
而 麻黄 则是可以打开身体的毛孔,清理被搜刮出来的寒邪的“尸体”。
生姜 也更像是在战后检查战场的士兵,“装死”的寒邪,都逃不过生姜的双眼。
解决了寒邪,还有风、湿二邪的存在,这里桂枝和附子就需要 白术 的帮忙,白术能够提高桂枝、附子的温、热性,这样就能够在湿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消灭它。
而 防风 有个称号叫“能除诸风”,不但可以抵御体外的风邪来犯,还能把体内的风邪赶出去;这个风药的精妙在于还能除湿,就像在通风的地方吹干的衣服。
而 白芍 则是收敛的作用,不让麻黄桂枝的药性用的太快,太猛,免得伤到身体。
知母 则是清热、化热。
甘草 是个老好人,用来调和各个药材之间的矛盾,不让药方起内讧。
以上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解,先搜刮寒邪,顺带收拾湿邪,最后清理风邪,再对身体进行进补。
此方 外表虽刚强,内心却细如水 。这便是此方的精妙之处。
谢谢大家,再见。
张仲景的126个偏方书籍哪里有
中古书店。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中古书店是专门收藏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传奇书本,收藏价值高的书籍都存有。张仲景,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风湿骨痛,张仲景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清理骨缝深处的风、寒、湿
最近这两天,温度是明显下降,所以 风湿骨病的问题,又开始大肆盛行 。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一些中老年人,这时候 骨关节疼痛,严重者关节变形的 ,更是连走路都是困难。 冬天根本不敢沾冷水,用冷水洗个碗手就会长冻疮,每天早上起来手指头都是坚硬的,全身有时还麻木, 所以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那要想去改善这种问题,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这种问题产生的 病因以及原理,随之才能够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痹”? 《黄帝内经》就说了: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 “痹”就 是痹阻不畅的意思。
你像现在经常说的 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等,在中医上都属于 “痹症” 。
这也就是说, 有风,有寒,还有湿 。这三种邪气狼狈为奸, 最喜欢往我们骨缝深处钻,侵犯关节,导致关节发僵发硬发痛,关节不灵活,甚至肿大,变形 。而冬季气温骤降、三种邪气就更为猖狂,因此说,很多人的关节,一到冬天,骨头疼痛问题便会更加的厉害。
医圣张仲景 ,有给我们记载这样的一剂名方, 叫:桂枝芍药知母汤 。我们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1
描述虽然简单, 但是很形象,大家看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像不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湿类风湿? 当然,古代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而是统称为痹症。
一、先看:桂、芍、甘、姜,四味药拎出来,再加一味大枣,是不是桂枝汤?先以
桂枝汤夯地基 , 调和阴阳。
二、再去寒邪: 桂枝、麻黄、附子,再加上生姜 (桂枝汤去大枣+麻黄、附子)
附子能强壮肾阳 , 桂枝强壮心阳, 心阳向下普照,肾阳向上蒸腾,人体的两大阳气之源都被调动起来了,全身上下都会感到暖洋洋的,并且 附子走而不守,喜欢走来走去,哪个地方寒凉寒冷,它都可以到,寒邪已经藏的很深了,藏到骨头缝里了,附子一去,都能给它搜刮出来。
三、祛湿邪:白术
桂枝辛温,附子辛热,吃了以后会让人感到温暖,温度一上来,湿邪会自动气化掉。再加一点白术,是因为白术健脾燥湿,而中医里面,脾虚生湿也是湿邪的一大产生来源。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
四、祛风邪:防风
防风祛风,既能防止外界的风邪来犯,又能把侵入人体的风邪赶出去。而且风药的妙处还在于风能胜湿。像我们平时洗完衣服以后,就放到通风的地方,干起来就很快。
五、最后再用:白芍、知母,滋阴养血
关节就像轴承一样,年轻的时候是崭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分到的气血越来越少,磨损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关节是特别需要阴血来滋养,来起到一个润滑的作用,就像轴承也需要保修,需要点油一样。其中, 白芍,就养肝柔肝 ,并且还有收敛的一个作用,可以防止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得太快,太猛,伤到身体, 知母则是清热、化热。
六、最后用甘草来调和诸药。
这就是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先 搜刮寒邪,顺带收拾湿邪,最后清理风邪,再对身体进行进补,大家看看,是不是特别适合风湿骨病问题呢?
好了,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风湿骨病,大家就可以以此做个参考,使用时,还请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加减来用。
关注星辰老师,关注 健康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