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概述】
菊花为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如桑菊饮;发热盛者,可配黄芩 芦根等,如(<和剂局方>桑菊饮)。
2.清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若与枸杞,熟地等配伍,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如(杞菊地黄丸)。
3.平降肝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能平抑肝阳,常与钩藤,石决明等同用。如(<和剂局方>菊花茶调散)。
4.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痛等症。配紫花地丁,蒲公英,草河车,丹皮,赤芍等。本品单用捣烂外敷亦有效。
【药效鉴别】
菊花为肺肝二经之药,既能疏散,复能清热,入肺散风热而解表,入肝经能清肝养肝以明目,且有一定平肝的作用。
【药理作用】
对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毒PR8有抑制作用。能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以及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等。
【用量用法】
10——15g,水煎服,入丸、散,或泡茶饮。
【使用注意】
白菊花:偏于平肝阳,常治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等;黄菊花:偏于散风热,常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
【注】
菊花属四大怀药之一(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因其主产于河南新乡(过去称“怀庆府”)等县故名。此外尚有:
①杭菊(为菊科植物黄菊花的花序)。产于杭州一带称为杭菊。味偏苦,疏散风热、泻火解毒之力较强;
②亳菊(为菊科植物)主产于亳于县。属白菊花类;
③滁菊(为菊科植物)主产于安徽省滁县。属白菊花类;
④贡菊(为菊科植物)主产于安徽歙县。属白菊花类。
白菊花疏散风热,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治外感风热,但少清肺止咳作用。“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常用于风热犯肺、寒热咳嗽的桑菊饮。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本文地址: //m.310area.com//m.310area.com/post/1819.html